4火电厂脱硫、脱硝与烟气除尘的一体化设计脱硫、脱硝和除尘是大型火电厂的必要项目,而这些项目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最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所以将火电厂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大型火电厂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使本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降低了很多,污染浓度峰值比预测要低,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柴发合说,环保部派出的28个督查组和102个巡查组,共检查企业1085家。
同时,今年各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大幅增加了管控企业数量,压实减排措施,基本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环保部表示,结合最新预报结果,已经发文指导各地分批错时解除橙色预警。各地高度重视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严格减排措施落实。环保部6日表示,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总体为良-轻度污染,只有太原、保定等城市小时浓度达到中度污染级别。由于空气污染不同程度缓解,中国环境保护部6日下午表示,河北中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城市6日15时开始陆续解除预警
由于频繁的生长季早期冻害事件和强烈的光照,移植到冷杉林线以上及阳坡方枝柏林内的冷杉幼苗存活率很低,而移植到冷杉林线的幼苗存活率较高。科研人员基于藏东南色季拉山两个典型树种(急尖长苞冷杉和方枝柏)林线的10年微气象观测数据(2006-2015)及冷杉种苗移植实验(2011-2014),并结合林线以上冷杉幼苗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灌木盖度的关系,发现冷杉幼苗分布上限可以达到林线以上40米左右,且幼苗密度与灌木盖度的相关性很弱。据统计,林州市拆除324座冲天炉后,累计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76.2吨、烟尘排放556.8吨、粉尘排放487.2吨。
钢铁、汽配、煤机、铝电、电子碳素等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向高端装备制造迈进。一、淘汰落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持续开展,在以往治理的基础上,林州市进一步提高标准、加大力度,主动拆除燃煤铸造冲天炉324座,淘汰拆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00台,全市小燃煤锅炉实现清零,排查取缔散乱污企业582家。三、整合资源,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林州市以大气污染强化督查为契机,通过资源整合、环保治理、园区建设等综合措施,推动汽配产业转型升级走上了快车道。四是加大玻璃制品及碳素企业升级改造。
林州市对全市玻璃制品、碳素企业实施全行业停产治理,选择生产工艺先进、治污水平较高的2家玻璃、5家碳素做为示范,实施深度治理,淘汰煤气发生炉代而使用天然气,对物料系统、脱硫脱硝除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排放水平达到行业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力求以点带面,促进行业整体治理水平提升。二是加强铸造行业整治。
汽配逐步实现了产品精细化、总成化、整车化,镁轮毂、铝轮毂、变速箱等一大批项目进展迅速。林州重机、凤宝特钢跻身全省百强企业,中农颖泰跻身全省百高企业。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今年4月份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以来,林州市以环境保护为契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健全机制、强化措施,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结构调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经济发展趋好。三是加快火电行业技改。
2017年上半年,林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21亿元,同比增长3.5%。大唐林州热电两台机组脱硝效率90%以上,两台机组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以汽配铸造产业为例,林州原有汽配铸造企业559家,7吨及以下冲天炉324座,占地面积7151.11亩,年生产能力约100万吨,年产值约70亿元,从业人员近5万人。全市的汽配铸件主要供给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中国重汽、宇通集团、东风公司、比亚迪等50多家公司。
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64.7亿元,同比增长3.5%。一是加大钢铁企业深度治理。
二、找准症结,从技术上实施深度治理林州市累计投入治理资金7.5亿元,切实落实企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实施了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的深度治理措施。林州市对铸造行业实施全行业停产深度治理,126家铸造企业完成了电炉烟气收集除尘、料堆密闭、无组织排放治理及厂区硬化、绿化等深度治理项目。
林州市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引进新兴产业。通过一系列措施,林州市在转型升级方面成效显著,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财政收入为16.5亿元,2017年截至9月底已完成1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1.3亿元,同比增长5.5%。目前,林州市已建成各类自动生产线40余条,机加工装备1200余台(套)。河南省安阳林州市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钢铁、铸造、碳素、玻璃制品等行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偏重,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环境问题。林州市3家钢铁企业完成了脱硫、除尘、物料堆场、出铁场等重点工段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实施了料场密闭、受卸系统、烧结湿电除尘改造等深度治理和烧结球团特别排放限值改造
林州市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引进新兴产业。大唐林州热电两台机组脱硝效率90%以上,两台机组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
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实现22.9亿元,同比增长4.4%。林州市对铸造行业实施全行业停产深度治理,126家铸造企业完成了电炉烟气收集除尘、料堆密闭、无组织排放治理及厂区硬化、绿化等深度治理项目。
林州市对全市玻璃制品、碳素企业实施全行业停产治理,选择生产工艺先进、治污水平较高的2家玻璃、5家碳素做为示范,实施深度治理,淘汰煤气发生炉代而使用天然气,对物料系统、脱硫脱硝除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排放水平达到行业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力求以点带面,促进行业整体治理水平提升。林州市汽配企业平均年产量约1542吨,高于全国1480吨平均水平。
全市的汽配铸件主要供给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中国重汽、宇通集团、东风公司、比亚迪等50多家公司。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企业纷纷落地,实现了集聚发展。据统计,林州市拆除324座冲天炉后,累计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76.2吨、烟尘排放556.8吨、粉尘排放487.2吨。河南省安阳林州市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钢铁、铸造、碳素、玻璃制品等行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偏重,在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环境问题。
林州重机、凤宝特钢跻身全省百强企业,中农颖泰跻身全省百高企业。林州市3家钢铁企业完成了脱硫、除尘、物料堆场、出铁场等重点工段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实施了料场密闭、受卸系统、烧结湿电除尘改造等深度治理和烧结球团特别排放限值改造。
同时充分发挥环评审批的控制阀、调节器作用,严把项目审批关,积极扶持了电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整合资源,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林州市以大气污染强化督查为契机,通过资源整合、环保治理、园区建设等综合措施,推动汽配产业转型升级走上了快车道。
2017年上半年,林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21亿元,同比增长3.5%。一、淘汰落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随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持续开展,在以往治理的基础上,林州市进一步提高标准、加大力度,主动拆除燃煤铸造冲天炉324座,淘汰拆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200台,全市小燃煤锅炉实现清零,排查取缔散乱污企业582家。
汽配逐步实现了产品精细化、总成化、整车化,镁轮毂、铝轮毂、变速箱等一大批项目进展迅速。以汽配铸造产业为例,林州原有汽配铸造企业559家,7吨及以下冲天炉324座,占地面积7151.11亩,年生产能力约100万吨,年产值约70亿元,从业人员近5万人。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今年4月份启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以来,林州市以环境保护为契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健全机制、强化措施,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结构调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经济发展趋好。钢铁、汽配、煤机、铝电、电子碳素等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向高端装备制造迈进。
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完成564.7亿元,同比增长3.5%。二、找准症结,从技术上实施深度治理林州市累计投入治理资金7.5亿元,切实落实企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实施了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的深度治理措施。
四是加大玻璃制品及碳素企业升级改造。目前,林州市已建成各类自动生产线40余条,机加工装备1200余台(套)。
目前,全市工业企业达1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4家,大中型企业5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上市企业1家。三是加快火电行业技改。